8.15.2012

馬鞍溪溯登大雪山林道 08.11-12.2012


能跟到這活動,我真是緊張又興奮~

緊張什麼
從沒溯溪過夜,跟一群高手… (我最重視、在意夥伴滴~)
這溯登環境、所需裝備,對我而言是陌生人,得需好好評估、思考,怎樣才合宜
啊我910日兩天才連爬兩座陡升八九百公尺的中級山,接下去溯登,會不會太累...

興奮什麼?
當然是跟一群心儀的夥伴出去玩,還過夜耶~
以前溯溪總是好玩糜爛行程,老早想試試聽說很操的溯登;
接觸新的事物,總讓我興奮些就像七重天第一次攀瀑,就像麗陽第一次傳攀

taken by 阿寬
Untitled

溯登的認知?
從溯溪舊經驗,最怕跳石滑倒、不知水中情形被石撞傷、深水急流、攀岩抱石地形過不了。
從登山舊經驗,最怕在海拔一二千公尺,蚊蟲叮咬動物干擾、原始植物割傷、分不清行徑方向。

溯登的感想
1. 比較敢跳石,信任自己的腳和鞋(感謝弘儀教練把我的溯溪鞋修理得超耐用~),只有青苔石比較會滑,估量有把握的距離再跳。沒把握呢就乖乖入水、放低姿態,或繞路~

2. 入水呢盡量找大石踩,穩住步伐、盡快過溪,不給水流沖走的機會。但是這方面我還不夠穩,不是腳脛被亂石撞到瘀青,就是得喊夥伴 (感謝清河、惟詠被我喊住最多!阿寬、佑子、安吉也當然扶持頗多)給我一隻手~

taken by惟詠 461680_440967175948412_986698098_o

3. 這次沒渡什麼深潭,但自從上次那羅溪跳溪橫渡後,發現自己穿上那防寒衣後,蠻浮的,不須救生衣~ (以前我都穿救生衣溯溪耶~以前真的怕深水…)

4. 急流,這次feel到的就是那橫渡大甲溪的震撼教育,首先感謝一姐,每每身先士卒看見她整個淹沒在水裡,我也嚇到了~ 但其實心中念力,也相信強力的一姐會安然度過第二次橫渡大甲溪,我的感覺是,快到對岸時,真的站不住結果我雙膝被彎曲,外八的腳強踩著水中石頭,保持上身、頭朝上(比較有安全感),最後站起來真的費一番功夫~ 我確知第二次橫渡方式是OK的,也許還有更安全更好的方式

5. 攀岩抱石地形,每每看到都很愛~ 如果我有足夠的時間但為了趕路,如果無法很快過,就喊夥伴拉我一把嚕 :P

taken by 一姐,碧琴 Untitled

432151_507224709292672_1180410133_n

185406_507218872626589_981773767_n

6. 蚊蟲叮咬!別再說了!我非常確定!在海拔一二千公尺的山區,我篤定得受這干擾,因為過敏體質的關係難道我註定只能在三千前以上的高山 = =”可老實說,我不想帶防蚊液等化學物質上山想說我待在營火檜木煙燻旁,想說我用了防蚊防蜂網罩睡覺(其實只防頭)… 然而,在上廁所的瞬間,蚊蟲掠過我肌膚的霎那,還是造成我數周來的癮癢難耐、醜疤附身還在思考如何解決,我敢說即使我長袖長褲還是照叮

7. 植物割傷,唉~ 百密總有一疏我跟緊惟詠高遶時,被一株有刺植物拍扯臉,一陣刺痛,我舔到血味,掛彩了!鼻子和右眼下… 但仍需一路急前溯,偶爾將臉埋入冷溪水中,冰敷我的疏失,我登山一向會頸掛頭巾,隨時當蒙面面罩,這次竟忘了帶

8. 至於行徑方向一姐說:「妳畫錯了,我們要走右邊支流」阿寬給了我們地圖,可我不知要走後段右支流,依登山舊認知,想說會走近林道的支流,anyway,我覺這趟地圖給我的功用是,當我單獨迷路時,才會切實去參考、研究,發揮效用(但我不會單獨溯登,怎可能?),我既沒GPS、沒高度計、不知確切走向,一路彎彎曲曲,誰知我走到哪個彎 (GPS、沒高度計之下),別跟我說去買GPS~ 爬了10幾年的山,只憑等高線地圖、登山紀錄和指北針,確實沒走過變化多端、不明的溪路。所以,我跟緊夥伴,因為膽小,因為保守,練就我的本能,跟緊潛導、嚮導或經驗老道的厲害夥伴 。


其他需改進的地方
行動糧太少嚕~ 想說溪邊近水嘛,中午可以煮麵,沒有(怪了~ 新康橫斷天天中午可吃泡麵,還缺水哩~) 這就是領隊的style,的確趕一點的行程的確不准休息、煮泡麵~ 感謝Angi賜我麵包、芭樂~ (他可能覺沒什麼,但對我說是定心丸~ 天啊我只有曼陀珠和維他命C…) 還有一姐4顆梨子、N顆蘋果、堅果熱飲,清河靖雯的零食分享

衣著方面,防寒衣,怕冷的我真的需要這回,我真的偷笑,全程幾乎冷到穿著可如能穿兩截式的,還是會方便點~ 晚間露營呢?長袖長褲?就是防蚊蟲的考量不公平為何阿寬、惟詠只要穿條內褲烘屁屁就好,完全沒蚊蟲叮咬的困擾,唉~

護脛這次腳脛瘀青頗多,阿加建議我加護脛,可我已穿3mm全身防寒衣,保護不夠自己溯溪技術還要改進

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要麻煩夥伴的指正、提點~ 記得的、想到的不多,也許是因為我只是跟著,沒有嚮導領隊的壓力,考量不多

成長與發現,
遇到困難或 發懶” 的時候,總會去思考如何改進讓自己輕鬆有效安全度過
這回,第二天後我開始發懶,知道自己較無力,我其實不喜高遶!又上又下最費力~ 剛好越上游的水越淺越緩,比較敢在水中走跳,不再只是跟著前面的人,會去思考哪條路最輕鬆最好走,別人的路不見得適合自己!

DSC00516個人發現,水線邊通常最好走,記得2008年北部友人在我們溯內洞溪時,提點我,盡量直線距離、等高平移,省時省力,這回發懶時,我也想起然而,水線邊不是絕對,有時溪中央跳石路線又快又穩。這似乎需經驗累積,有時真的需要停個1-2秒,向前拉遠視野,觀察走左岸、右岸,還是溪中?適合自己快速安全前進!

總之,感謝再感謝,伙伴們的互相扶持,才可全員平安~ 就愛這feel~


DSC00582

再看看2008年溯內洞溪的照片,那時,我真的鱉到不行… 但我愛死那次…

taken by HM
IMGP4797

IMGP4564

期盼下次的溯登... 與大夥..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